| 新冠疫情以特殊的方式打開了藥店行業的2020年。
疫情爆發之初,藥店人剛剛松懈下來準備過春節的神經瞬間緊繃,取消春節假期,尚未放假的員工繼續待崗,已經放假回家的盡量返崗。最初,很多藥店人以為這只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商機,很快,面對日益增長的感染人數,面對人們因搶購不到防疫物資而產生的恐慌、焦慮,藥店人才意識到,確保門店開業,全力供應防疫物資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于是,當人們主動宅家遠離病毒時,藥店人卻義無反顧地堅守在門店一線。
隨著疫情的明確和防控措施的升級,藥店面臨的困難接踵而至:因疫情防控要求,外地員工無法返崗,一方面藥店需要多開門店確保防疫物資供應,一方面人手又緊缺;更多的人選擇線上購藥,線下門店門可羅雀;作為藥店的大品類,感冒相關的藥品在全國藥店陸續被管控銷售,或直接下架,或要求登記后出售;主管部門加大對藥店防疫措施的檢查力度,因未按規定給顧客測溫,或者出售一盒感冒藥而被關店的事例并不鮮見……
2020年,藥店過得還好嗎?2021年,藥店又將如何在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中更好地前行?
在疫情早期,受影響最大的是位于武漢的藥店。迫于對病毒與死亡的恐懼,加上春節前一部分員工休假離崗,疫情爆發的春節前后,武漢市的藥店很多都處于關閉狀態。隨后,為支持政府的防疫工作,保證防疫物資與藥品的供應,武漢市各連鎖藥店克服重重困難,在人員嚴重缺編的情況下,堅持提高增加門店營業率,有很多門店甚至只有一名女員工堅守。
在疫情最嚴重的1-3月份,武漢藥店的生存狀態可謂冰火兩重天。有些藥店因為員工缺編、被隔離等種種原因一直未開業,或開門率過低,或缺貨嚴重,或不能迅速采取社區團購、線上購藥等適合封城狀態下武漢消費者的購藥形式,業績慘淡,有些最終未能挺過疫情,倒閉的小藥店并不少;而以武漢漢口大藥房為代表,一直堅持營業、并能確保防疫物資與剛需藥品、慢病用藥供應、采取更靈活售藥方式的藥房則收獲了比往年春節淡季更好的業績。據武漢市某連鎖藥房副總分析,疫情期間與消費者“共過患難”后,本已流失的老顧客不少又回流到這些藥房,同時新增了很多包括疫期志愿者、社區工作者在內的新顧客。
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此后直至6月份,武漢的藥店反倒沒有延續前一季度的好業績,原因可能有四點:第一,4月8日只是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武漢市內很多小區依然處于封閉狀態,市內公共交通發車班次也比正常時候少許多,人們的出行依然不方便;第二,武漢剛剛重啟,很多工廠、商業并未正常化運營,經濟受創嚴重;第三,因為武漢當時的工作機會少或是依然對疫情有顧慮等原因,很多離漢的外地人口并未回流,也影響了城市的整體購買力;第四,4月份以后,防疫物資緊缺狀態緩解,加上網上購物通道正常化,消費者購買防疫物資的渠道不再僅限于線下藥房。
從四大上市公司上半年的業績對比,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疫情對藥店的影響。大參林與一心堂2020年上半年藥品零售業務營業收入較上年的增長率分別是31.34%、20.2%,與2019年全年零售業務營業收入較上年的增長率分別提升5.62%、6.01%,而老百姓、益豐2020年上半年零售業務營業收入較上年的增長率分別是16.17%、25%,與2019年全年零售業務營業收入較上年的增長率分別下降6.24%與21.55%。(見圖表一)
據某業內人士分析,大參林與一心堂在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更好的原因在于這兩家公司在湖北并無門店,未受到武漢疫情的直接影響,而以兩大上市公司對防疫物資的供應能力,在所有門店保持正常營業的情況下,在防疫品類的有力帶動下,業績增長高于往年很正常。湖北是益豐與老百姓非常重要的市場,門店數量越多,受到的影響則越嚴重。
雖然疫情影響了暫時的業績,但并未阻擋實力企業的擴張步伐。隨著諸多餐飲店的倒閉,武漢的店鋪資源相對豐富,無論是租金還是轉讓費均比以往更加優惠,益豐、天濟等企業均加快了在武漢布點的速度。
當疫情局部爆發時
上半年疫情結束之后,從6月份開始,北京、新疆、黑龍江、遼寧、河北等地又陸續局部爆發疫情,雖然疫情很快被控制,卻依然給當地的藥店帶來不小的影響。
1.客流下滑嚴重
當局部疫情爆發時,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客流銳減。比如北京,先后經歷了年初疫情、新發地疫情、順義疫情、大興疫情,繃緊的防疫意識基本未曾松懈,這里大概是除武漢以外,2020年全球居民佩戴口罩率最高的城市。每一次疫情猶如警鐘,不斷提醒著人們注意社交距離,阻隔著人們隨意出行的步伐。
據北京永安堂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營銷總監張志鹍介紹,“永安堂有多家門店處于旅游商圈,平時繁華的王府井大街,在疫情期間門前走動的只有巡邏的安保人員;醫院的停診、預約制、診前隔離制擋住了大量外地患者進京求醫的路,DTP藥品銷售直線下滑。即便是在社區店,嚴格執行的感冒發燒品類銷售限制和個人身份登記制,也影響了購買成交率”。
客流下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外來務工人員的減少,導致北京一些非核心商圈、外來務工人員聚居地的藥店客流明顯下滑。對于一直以來醫保刷卡形同虛設,將非醫保人員作為重要目標客流的北京藥店來說,2020確實是異常艱難的一年。
2.消費者購買力下降
一方面,疫情局部爆發地的外來人口大量減少,一些著名老字號藥店往年來自游客的滋補類、參茸貴細類銷量下降明顯;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了當地經濟的復蘇。據沈陽某連鎖藥店副總介紹,2020年12月,沈陽疫情爆發時,很多商業體剛剛恢復元氣便再次遭受沉重打擊,這可能是壓倒一些實力較差的商業體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當城市整體購買力下降時,藥店的非剛需品類的需求也相應減少。
3.增加藥店的運營成本與被關停風險
爆發疫情后,全力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義不容辭,但客觀上的確給藥店增加了不少運營成本及停業風險。比如北京要求藥店每天對經營場所定時多次消殺,詳細登記相關品類的銷售記錄,定時上報相關數據,配合各部門進行各項檢查;沈陽要求對感冒類藥品的購買者進行實名登記,手機撥打確認消費者所留聯系號碼準確,將相關信息上傳APP,詢問購買者是否發燒,如發燒則立即撥打疾控中心電話等等。
為落實防疫措施在藥店的實施情況,沈陽市市場監督局2021年1月中旬對全市藥店進行監督檢查,關停174家未嚴格執行防疫措施的藥店……為完成嚴格的防疫工作,有些藥店不得不增加人員的配置。
面對以上困難,疫區的藥店積極應對:
開發非常規銷售渠道 北京永安堂董事長兼總經理馬東梅鼓勵員工積極變坐商為行商,主動聯系會員和老客戶,并不斷開發新客戶。永安堂有著六百多年歷史,在北京市東城區積淀了良好的口碑,品牌效應加上員工的主動聯系,不僅爭取到附近企事業單位持續訂采口罩、手套、額溫槍、防護服、連花清瘟等防疫物資,而且聯系到部分國家的使領館,通過使領館,把大量包括配方中藥飲片的防疫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了各個國家。正是通過這些大客戶訂單,永安堂得以在特殊時期順利完成集團下達的2020年度銷售指標和凈利潤指標。
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 疫情之下,保持距離成為常態,包括北京永安堂、遼寧五洲通大藥房在內的疫區藥店紛紛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更積極地通過微信社群、微商城、第三方O2O、電子醫保卡、直播、AI等技術或方式適應新的消費需求。
|